首页 > 穿越小说 > 风流大宋 > 第163章 奇石现瑰彩

第163章 奇石现瑰彩(2/2)

目录

“呃,好像不少。我去后山时也容易看到。不过,我们寺院都还是希望找一个青色或白色的石料来雕佛像。”昙法师说道。

秦刚用手仔细地抚摸着雕像的表面石质,他的脑海里终于想起了一项后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田石雕,而且如果没有弄错的话,雕刻这尊观音像的,就应该是那种珍贵的青田石,学名叫做叶腊石。

“昙法师,您能带我去后山看到这种石头的地方吗?”秦刚的话语里已经有掩饰不住的激动,

“可以,不过还是吃过了斋饭再去吧?”昙法师建议道。

“我现在不饿,还是先去看了再回来吃吧!”秦刚坚持道。

于是昙法师在前,秦刚与秦观跟着在后,从慈仁寺的后门出了寺庙,前往了后山。

走了没有多长的距离,秦刚就已经眼尖地发现了道路两边不远处露出来的石壁就已经显现出了相似的色彩。

“这边就已经有了!”秦刚看得很是兴奋,走近之后再用手里的拔出来的匕首在山壁上小心的刻划着,并确定了它们。

接下来,越往后山去,类似的石色就越是丰富。看来,慈仁寺后面的这整座山,就是一处极佳的叶腊石矿。

到了昙法师所说的地方,应该是一处完暴露在山顶地面的叶腊石矿苗,路上还曾遇到了几个山民,告诉他们,过去也曾偶尔会有些人来此挖掘这样的石头回去说是要做印章石。

“印章石!暴殄天物啊!”秦刚心痛地说道,“其实完全可以用进行雕像剩下来的边角料就完全足够去做印章石的啊!”

在回寺院的路上,秦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拿着一块在山顶挖出来的叶腊石向秦观与昙法师解释:“这种石料是上天赐予青田人最好的礼物。它不仅仅是色彩的丰富艳丽,而且它的石质十分细密,同时却并不坚硬,易于雕刻,简直就是天生的雕刻石料。只是先前我们先入为主地用佛像的要求来衡量它,反而觉得它过于艳丽而不认可它。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路,用它来雕刻那些山水、人物、龙凤、百兽呢?”

“所以,我现在就得赶回处州准备准备,这些石矿都必须要管制起来,而且肯定不止这一个山头,其它地方都必须都会勘查清楚。”

“昙法师,麻烦你尽快联系一下吴石匠,从那尊观音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天才,可以让他再去联系与他相似或者水平相近的石雕匠人。我再回到青田时就会给出高薪与他们签约。”

“这件事需要提前安排的事太多了,我必须要通盘考虑好。还得要从明州去找来最好的设计师,有了好的设计师,那些优秀的石雕匠人才会有好的表现。青田石雕要打出足够的名气来,必须要创作出足以惊艳到绝大多数人的优秀作品。再之后,就应该是在杭州、明州、泉州的市场开拓了。”秦刚在一路上已经唠唠叨叨地说了很多话,令秦观等二人都插不进话进去。

“阿弥托佛!秦抚勾胸中自有谋划在,贫僧自当全力相助,并代青田百姓谢过了。”昙法师虽然还不是非常清楚秦刚所说的这些所有安排,但他已经确认,就如他们在之前所讨论的,青田县的百姓终于能够有这么一次机会,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可以让自己富裕的方法。

三天后,秦刚带了一批人重新回到青田,首先是着人去青田县衙要求买下慈仁寺身后的那片荒山。青田县衙穷困已久,突然有人来买不值钱的荒山当然是欣然许之。

然后那条通往后山的路就封了起来,开始在附近的村寨里招募劳力去开采石头,工钱足以比过去当地的高出两倍,一时间应者如云。

再然后,吴石匠等人与秦刚签订了他们所能见过的最实惠的做工契约,拿到了往年一年辛苦都未必能挣到的丰厚月薪,在慈仁寺专门空出来的几处殿房内叮叮当当地做起了石雕的活计。

当然,也有消息灵通之人打听了出来,他们是在开采山上那块有着各种花哨颜色的石头,然后让吴石匠他们拿这些石头进行着他们的雕刻活计。

慈仁寺这里的动静还是惊动了县衙里的官员,他们这才与前些日子来要求买下荒山的那几个人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们打听到了这事的背后,是那位据说能点石成金、无所不能的江淮发运司里的秦抚勾。

于是知县领着一众官吏赶到慈仁寺拜见上官,并顺便想打听一下这里聚集起的数百名百姓到底是在忙些什么事情。

秦刚也没有刻意隐瞒,而是笑眯眯地领着他们去参观了目前临时充作石雕成品仓库的罗汉堂。

一走进去,知县等人都觉得眼前一花,房间里临时打造了一层层的木架,虽然简陋但是足够牢靠,关键是木架上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可以看见成果的各式各样、造型精致的石雕作品,由于跳出了过去佛像的固定束缚,民间艺人的手工能力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他们依据石块本身的五彩纹理之色,精致地让石雕作品在这些似乎流动的颜色上构建成了眼前所见到的山水、花鸟、人物以及各种景物。

“各位,靠近一点看看这石头的表面纹理……”

“唔!细密,温润。”经过秦刚的启发,知县脱口而出心中的感受,并急问道,“难不成,这个后山之上能产玉石?”

“虽非玉石,但足以媲美玉石。”秦刚微微一笑,看来这些官员也并非一无是处,“各位请看,这大块的五彩石,可令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巧作打磨,都可雕成精品,但是耗时长,需用到熟手石匠、玉匠。”

随后,秦刚又指向中间一排木架道:“而颜色偏少但纹理独特的,可以召集水平中等的石匠,将其简单切削打磨成砚台、笔洗、镇纸、水盂等等,这些东西用料较省,但出品极快。所成之物,各位,请细看。”

“嗯!清凉别致,有似凝脂,不亚于端砚啊。”底下已经有人低声惊呼起来。

秦刚笑笑,再领他们走到又一排的木架那边:“这青田山石真是好东西,就连最后剩下的这些下脚料,都可令一些平时做不了其它活的妇孺老弱进行简单的打磨,都是极好的石章用料。”

此时,带队前来的知县心里的算盘已经在快速转动了,他小心地问道:“那据秦抚勾所看,这青田能产这青田彩石的地方……”

“唉!我也是陪同恩师来这慈仁寺偶尔发现,这几日都在此山中忙着此事,所以,其它地方还没有去转,等过几天……嗯?人呢?”秦刚一转头,发现县令等人竟然没有打招呼,就急切地从罗汉堂里出去了。

“快,立即叫衙役前往县境里各个山头查探,如有发现彩石,立即封山,以防民众哄抢。”知县已经顾不得在秦刚面前失礼,带着手下人匆匆就走了出去,一出门就立即吩咐手下之人尽快赶去部署安排。

秦刚暗自好笑,其实这青田石在县里分布极广,可谓是遍地都是。只有令县衙重视起来,这一产业才有可能得到兴盛发展。

三五日后,陆陆续续被发现彩石的山头都已被县衙的衙差封住了入山之路,又过了几日,已经开始有周边的商人前来收购这种石头了。

虽然说,被县衙管控起来的山头,最后只能由那些愿意向县衙交纳了足够的开采费的大户与富人才可以经营。但是,他们毕竟还是要雇佣大量的采石工人啊,还有搬运工人,于是乎,大量的农民都一下子开始有了可以赚钱的活计。

而且,更多的山民突然突然发现,前些年他们偶尔捡回家里垒盖破屋与猪圈的一些石头,氢它们翻挖出来,再用水冲洗之后,居然发现,绝大多数都会是这种的青田石。

据说,有一户寡妇拉扯着独子生活在山脚下,因为没有钱去买砖块,这个独子长大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上山去捡石头,好不容易多盖起了一间石屋子。而最近,有一个温州来的商人路过时,看到了这间石屋,讨价还价之后,花了五百贯钱买下了这间石屋石头的一半。而且,现在另一半的石头已经叫价到了八百贯钱。如今人家母子俩已经拿了前面的钱,搬进了县城生活了。

还有一个村里,有一家人,因为没有儿子只有女儿,本来分给他们家的,就是全村最差的田地,根本就没有多少可以耕种庄稼的泥地,所有一直就是最穷的破落户。不想这次,把那块无法长出庄稼的田地挖去薄土之后,底下竟就是一处从山脉延伸出来的青田石地,雇了人在自家的田里采石,每日竟能得到数贯之收入。

与此同时,过去一时吃不饱饭的雕石匠,也成了最热门的生计,手艺好的,都转瞬间就被远方城里来的商人高价聘过去了,再差一点的,也能去做做石砚、石盂盆。

一个个不知从哪出来的故事,让青田石与青田石雕的名声一下子传遍了全县,更是随着第一批石雕精品到运输,到达了明州与杭州。

目录
返回顶部